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x
7 @+ J( M+ p- \* r文.张潇潇- c2 W2 i. G6 V/ H! }
1 y& |; z* Q: V# @. r7 s生活中,你是否也常常听说这些话?/ U: t% d+ F7 f1 C$ Z
- I& k3 U; Q, o" {“炒菜还放味精的,肯定不会做饭。”! y! Z" ]! u2 j8 N
* ~6 x/ {$ L) U5 e) E“外头饭店做的饭都放好多味精,一点都不健康。”, `# {) F( s7 J, Y
( s/ v) T6 R, N7 S& o2 m- t# Q
“味精?那都是化工合成的东西!搞不好会致癌!”1 \1 ^# i9 _; ?( o- N
1 k% t& `" M7 m( n4 R N“味精一定要出锅时再放!加热的味精会变成‘焦谷氨酸钠’,有毒!”
5 L. t9 p$ L) U1 T$ }) `- p( }. Z5 n3 z. h! S# }$ p/ l" R( X: p
久而久之,抱着“宁可信其有”的态度,大家的餐桌上似乎也越来越少见到味精的身影。
. l1 O* K) s( f3 I2 m% R; K. K% L% _ Q% Y3 H) w) W
但事实果真如此吗?这些想法是如何形成的呢?我们不妨放下成见,从科学角度一条一条来分析。
' g3 ^( _8 p/ o: ?# B4 O1 u
8 V5 E* A8 c" J4 }01你知道什么是味精吗?
) n/ z9 f, e# v. f! |) h+ I I0 Z1 v( L& r* K7 y: }
味精,即谷氨酸钠,最早是从鲜美的海带汤中提取出来的物质,因为独特的鲜味而被命名为“味精”。; k a7 d6 F3 c2 `9 P, o1 q/ d1 ^
k4 s3 F: v* i! q6 z3 w现在我们能买到的味精,多是由淀粉为原料、纯天然发酵再提取得到的结晶,类似醋、酱油等调味品的生产过程。0 [5 m6 h0 f: z0 W
图片来源:PxHere
/ B$ Q4 x6 y$ R- p$ e0 @+ C. N) I1 x, _$ p" d4 m7 R
或许“谷氨酸钠”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工业感,但食盐不也叫氯化钠吗?事实上,谷氨酸还是人体所需的一种重要氨基酸,参与蛋白质合成促进氧化,对肝、脑功能有益。" V- p4 g* g' d+ Y' j# Q
& m8 i2 R( ~+ s' B3 |. [02“味精有害”说
- R, @ @: ~: e- N8 ?
2 p2 L3 | q" s6 e- J5 S' [既然味精并不比盐更危险,那为何我们经常听说味精的负面消息?; X8 \" Z/ g$ _) R
# F& E# _& ?0 n% v7 `" ^这种言论的起源,最早应该是源于1968年的美国。
" a4 m4 T2 s( J. {) {* H" z
% s) x2 G, h+ I3 `" W那时很多欧美群众认为存在一种“中餐馆综合征”(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),也有叫味精症候群(MSG symptom complex),怀疑是中餐馆在饭菜中添加味精,导致了“口干、头晕、疲劳、肩颈麻木、心悸”等不适感,因此抵制味精乃至中餐。) J# |7 B3 z# e5 x9 j4 `$ R
* m7 |) f0 Y- j0 ]/ S. `5 x! g9 d2 E" V
但其实,“中餐馆综合征”这个听起来煞有其事的名词,极有可能是无良媒体捏造出来的。据说是两个无聊的年轻医生打赌,能否在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上发表一篇莫须有的文章?其中一位现编了一篇“吃完中餐浑身不适”的文章,没想到真的被发表(见下图)。
+ A) ^; D8 R$ ?
' [2 T/ e- w5 f+ |/ ]; C
6 f# @, y9 O! F' Y( Q; K* a图片来源:PubMed
* D- y1 Z, `- s+ P( Q& r* x: ]从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到,这篇“万恶之源”并没有很长的篇幅,内容也只是描述了自己出现的症状并提出了几种猜测,到底是中餐中的酱油还是料酒导致的?亦或是过量钠(盐和味精)导致的高钠低钾血症?而且,原文通篇并未提到“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”,仅在刊登时被冠以了这个引发争议的标题。$ @' b% q0 ~4 }4 X. a7 e' E: H" D2 ]
p" ]2 |) w1 L! s; _3 _- s2 z类似此类不辨真假的信息每天不知诞生多少,只是此篇在刊登时被包装成了一个吸人眼球的标题党——当时的欧美人本就对中国、中餐不甚了解,一下子将“中餐馆”和“综合征”联系起来,不由得心里犯嘀咕。
- k# W& h9 c8 R7 @( u2 ~6 K; K3 n, l ]1 t8 c' Z
当时的中餐馆放的调料又确实比较重,难免让人吃了之后口干舌燥。听说过流言的人不禁大呼,自己是犯了“中餐馆综合征”!. g1 n8 I2 o/ S: p7 }
6 F- J: F9 p* Y" J; D$ ^流言总是很有市场。一部分人仅仅是听说了一个危言耸听的名词,就开始四处传播,且不断有人信以为真。
6 o0 U N& f' F3 W: W; z- E) T! P1 H r7 A$ c
当时激进的人群甚至打出过“抵制味精”口号,逼得许多中餐馆不得不挂起“NO MSG”(不添加味精)的招牌才能重获顾客。
3 y8 ]9 e6 S) b) |$ q: R$ t' P4 i, [" C- t) {
(挂起不添加味精牌子的中餐馆。图片来源:腾讯网) 7 u9 V1 x, `: c1 H% P: P
k; ?5 k4 G6 y; b0 i2 B
文章的原作者完全没想到事情会如此发展,他多次联系《新英格兰杂志》想说明此事,却被拒绝(也有传闻说原作者是一位华裔医生)。# k3 ]8 V1 B1 S1 Y% @
& E* e( P6 \- p0 f
学术界曾专门为此进行了多次试验,最后统一得出的结论是,味精很安全。和安慰剂组一样,味精没有对那些自称患有中餐馆综合征的人产生持续一致的反应,也就是说所谓的“不适”,根本就是心理因素作祟。至于被提到最多次的“口干”——明眼人一看便知,吃盐多了也会口干……; ]6 h- b0 z7 d/ }- Q$ D6 {# S6 l
, u% L% G5 `+ K% W最为可笑的是,一群声称自己有“中餐馆综合征”“味精症候群”的家伙,说起摄入味精之后的不适头头是道:. M# i$ s% f" `7 `' R7 q
2 v5 T# \+ _" T3 h" `5 ~
图片来源:b站截图
/ T% t, U5 j# x" T+ N% S# R镜头一转,却在肆无忌惮地大吃玉米片、土豆泥。殊不知这些零食的配料表上,谷氨酸钠,也就是他们最忌惮的味精(MSG)赫然在列。
+ ?3 b( N9 C! M4 g" `+ ~; b' m& j$ `, x7 z# O5 _/ \
1 [$ Y( w3 q* n/ f( r
$ N3 p3 w% d. \3 h, I% z* ]
(玉米片、薯片、奶酪片、土豆泥、鸡汤面、三明治......里面都有味精)
6 p3 m8 ~" P7 }. I5 K4 U$ ` R& s
/ z" \5 ` M3 R7 h. C事实面前,这些偏见最深的人也不得不反思,到底是味精的问题,中餐的问题,还是自己的思想出了问题?
. O, T3 ^8 v& R6 X7 M1 o% x3 C8 J2 \. z0 q Z. d
+ B6 Z/ f U8 F2 V图片来源:b站截图 , _* B* V. K7 x4 T j
- i }3 a. n3 E
2020年,美国最畅销的词典《韦氏词典》将中餐馆综合征(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)这一名词评为“过时的、具有攻击性的、误导性的”,算是迟来地为味精平反。1 u, u) P& j2 T8 I
# K N3 B% E \/ [, Z( n" V一场早被科学家辟谣的闹剧终于落幕,味精留给大众的负面印象却难以挽回。# O3 w8 V/ s& f. q
$ \; f5 B6 A+ a. I6 v03高温是否对味精有影响?
5 {6 G3 n7 K. |4 [% N9 p1 ^/ P+ ^$ _# S
有些朋友可能又有疑惑:姑且相信味精本身是无害的,但炒菜时的高温会不会改变谷氨酸钠的性质,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呢?
# K: U0 d. D6 ~0 K5 i
& J) o. a3 P8 _+ A$ v5 J/ L事实上,菜谱和厨师确实会建议味精出锅再放,是因为“谷氨酸钠在高温下会转变成焦谷氨酸钠”,那么变成焦谷氨酸钠会怎么样呢?8 f# p4 n5 o6 P. L. {5 j
- j- m9 D2 C5 g6 U会不香。
/ x% ?# e$ ?; B/ W# Z) H" K1 i' F$ n0 r7 x/ I& o$ X
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有害,致癌更是无稽之谈,只是焦谷氨酸钠会失去味精应有的鲜味而已。出于风味考量,才建议出锅前放味精,大可不必将其与“致癌”联系起来,最多是一个厨房小技巧罢了,与“出锅放蒜”差不多。
0 r; j: g; T9 S* p8 ?$ R7 Y6 U
9 T" X8 p# w2 y0 \" D. O
6 m0 S. X8 P! W* a3 `图片来源:PxHere 2 U1 b3 S( V x
04味精真的很安全!2 j y' L1 e" s5 q$ R
- W4 v H4 o B' x; H4 W( f' N7 J* V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都把味精归入“最安全”级别,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(FDA)调查后的结果也是:安全无害。+ V4 ]1 I! b8 {7 s
; K2 w' m) `: d0 f, K1 `事实上,炒菜时适量放一些味精,对人体可能更有好处。
2 J0 ~5 U9 E: I0 q+ Q* B
9 ]9 y4 l3 S& [# T o7 D众所周知出于健康的考量,我们做饭应当少放盐。高盐饮食带来的高钠,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、骨质疏松、胃炎甚至胃癌等疾病,也都是老生常谈。
7 Y) R" ]0 ?, v; r. N! E. Y1 `7 I% p( R" M9 t$ l0 O
但有部分“重口味”的朋友们,可能实在难以忍受清汤寡水的饭菜。这时我们如果能用少量的味精来代替一部分盐,就能大大减少钠的摄入。) J2 W; A: w& a
/ H) Y& B: N6 i h5 Y( [
同等重量下,味精所含的钠仅为盐的三分之一。而且,由于鲜味和咸味相辅相成,一克盐+一克味精尝起来,甚至要比两克盐更有味道,轻轻松松达到了美味又健康的效果。(例如原本放一勺盐的菜,可以用半勺盐和出锅前的一小撮味精来代替。)
0 ?2 Y% @. y' D- x3 x& P% X3 i; f, L8 Y" e( b& C: V: g4 I% B( o/ s
*需要注意任何调味品都不能过量,千万不能在足量盐之外额外加味精,不然就起不到减少钠量的作用啦。4 c: A; V" }( L" I' _# M
! V/ M+ t( G9 B
图片来源:PxHere x7 A+ ]& Y5 b R0 _
) z+ u! A0 B+ B' [5 l: | ]% t
在汤里、菜里加一点味精,与使用高汤或火腿提鲜,并无本质上的区别,更准确地说是现代工艺对传统中餐工序的一种简化。有了味精,不需要极高超的厨艺和数小时的烹饪,也能做出富有鲜香的菜肴,不失为下厨人的一位“好帮手”。
! M% K) @$ a5 B+ v* O) c6 x* F
, h5 U" Z4 |$ i% |8 l- Z当然,我们完全有权选择放或不放味精,只是希望大家能解开对味精的疑虑,放下偏见看待味精,选择味精并不代表对健康不负责任。味精,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调味品,从诞生过程到现代化生产都非常安全,不该担负不应有的污名。
; k# W. R0 v" K# Z. l
# `! s, f1 P# V9 j6 S正如食盐是咸味的代表、砂糖是甜味的代表一样,味精是鲜味的代表,仅此而已。
U% M6 K9 i6 B) \) W6 ?* q" ^9 m3 x% q' O6 N* Z+ v( J7 r4 ?
8 p7 m: k5 P; i4 F! _- c2 n
& g& \3 b* E$ R( i3 j8 ?7 E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