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华内容:
对肺癌患者来说,首诊和病理诊断很重要
癌症没有神药,要相信科学
4+7谈判,会提高我国肺癌患者生存率
靶向药耐药的患者,免疫治疗药物能否有效,还在研究
癌症早筛应该在高危患者中进行
肺癌一直全球死亡率和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类型。近几年,随着多个重磅靶向药和PD-1抗体药物的上市,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,肺癌治疗也进入了更加精准的“靶向+免疫”的新时代。
2019年4月20日,阿斯利康第二届肺癌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,现场大咖云集,畅谈肺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发展,以及对中国癌症患者的意义。在此期间,咚咚有幸采访了肺癌治疗领域的专家陆舜教授,就患者关注的一些肺癌治疗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。
陆舜教授
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
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
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,不过,随着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的进步,肺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。现在国家提倡肺癌治疗的全病程管理,您能不能给广大患者具体解释一下这个概念?
陆舜教授:我们现在提倡肺癌的综合治疗,不仅仅包括手术、靶向或免疫药物这些手段,还包括术后和用药后的全程管理。对肺癌患者来说,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。
第一,重视首诊。首诊的医生非常关键,他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比如肿瘤大小和基因突变情况以及体质等,对新确诊的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有综合考虑,才能让患者得到最科学的治疗措施。所以,一定要找一个专业的首诊医生。
第二,病理诊断很重要。在美国有一句话叫做“你不给我一块肉,我不给你治”,这话的意思就是说:必须要有活检穿刺的病理样本,才会给患者进行治疗,而不是根据CT进行诊断治疗。中国有很多的病人觉得都是肺癌,治疗手段应该差不多,其实这很不科学,必须要有病理结果,结合基因检测,才能进行精准的治疗。
第三,要定期随访。患者要听从医生的医嘱,定期随访,如果出现问题我们可以及时调整药物,这对患者是最好的。对肺癌来说,我们已经有了很多药物,化疗、靶向和免疫药物,每个药物都能控制一段时间,随着药物的更新,我们可以把癌症“慢性化”,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,它们也没有被治愈,只是有药物可以控制得很好。现在转移性肺癌,我们基本上能够接近5年,甚至超过5年,所以已经成为一个慢性疾病,系统全程的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。
第四,天下没有神药,要讲科学。病人管理当中要遵从科学,比如,我们要做药物毒性检测,看它会不会影响病人的肝功能;也要做疗效检测,看看效果怎么样,万一效果不好,需要再做活检,看是不是适合其它药物。其实,医生一直在对患者进行诊断-用药-疗效评估-再诊断-再评估的过程,我们把肺癌生存期从当年的8-10个月提升到现在接近5年,这是巨大的进步。还有一点要再强调,这个世界上没有神药,每个药都是控制一段时间,中国很多病人相信所谓的神药,这可能跟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有关系。但是,癌症没有神药。比如,张三说有一个神药,我什么药都不吃了,就吃那个草(神药)。但是,这个世界上没有神药,我们已经有多少条人命证明了。我们很多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也相信神药,这是不对的,要科学的治。
中国有很多患者具有EGFR突变,现在批准上市的EGFR抑制剂有五六种,从一代到三代。那么,患者在一线治疗时如何选择药物,才能获得更长久的生存?
陆舜教授:目前,我国已经批准1-3代TKI药物上市,包括国产的和进口的,针对不同的适应症。对我国患者来说,在治疗的时候,需要考虑的是疗效、毒性和经济三个方面的平衡。
对于一线治疗,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还是第一代TKI,在一代TKI里面,易瑞沙是效价比最高的药物,经过4+7谈判,阿斯利康做出了巨大的让步,易瑞沙一个月的价格只有500多块钱,再加上医保报销这对绝大部分中国肺癌患者来说都是可以支付的。如果可能,建议可以做一个全国统计,把4+7之前和之后的中国肺癌患者生存期做一个比较,我判断一定会看到4+7之后生存期的显著提高。以前,有些人买不起,才会去冒险买药,现在人人都买得起药,肯定会对生存期有影响。不过,现在国外也把三代TKI泰瑞沙直接在一线使用,疗效也更好,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批准。泰瑞沙一线适应症一旦获批之后,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,综合考虑疗效等多方面因素来做选择。届时泰瑞沙肯定也会参加国家医保谈判,价格会进一步降低。
所以,目前一代药性价比最高的是易瑞沙,这是阿斯利康公司做出的巨大贡献,而泰瑞沙也很快获批一线治疗,疗效将更好。
我国的很多肺癌患者确诊的时候已经是晚期或者是局部晚期了,现在国家也提倡早发现早治疗,想问一下您如何看待肺癌早筛工作?
陆舜教授:从科学性上来说,早期筛查作为一个有效手段,可以早发现早治疗癌症,患者的受益最大,这个毋庸置疑。但是,我们还需要考虑性价比,考虑国家的经济能力。我认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,我们仍然需要在高危人群中做筛查,包括美国也是在高危人群进行筛查,并不是在全人口中进行。我们现在做一次CT大概要200块钱,如果中国对30岁以上的人,人人一年做一次CT,算一下这需要多少的医保。所以,癌症早期筛查一定要考虑国家经济水平和性价比。我相信,随着针对高危人群的癌症早筛工作的进行,我国的肺癌生存率肯定会大幅提高。
刚刚说到早筛应该再高危人群中进行,就是所谓的把钱花在刀刃上,现在目前医学界对高危人群的定义是什么?
陆舜教授:第一个是年龄,年龄大于45岁;第二个是抽烟的,抽烟的人容易得肺癌。以前,还说男性肺癌的发病率高一些,不过现在女性肺癌患者也在快速增加,所以性别这一点有一些争议。但是我仍然要强调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,我们不宜大规模地搞筛查,我们的经济因素要考虑。
这几年,肿瘤免疫治疗很火爆。从2018年开始,国内陆续有PD-1抗体药物上市,包括阿斯利康也可能很快有PD-L1抗体获批。我想问一下目前中国的肿瘤免疫治疗应用情况怎么样?
陆舜教授:肿瘤免疫治疗确实开启了肺癌治疗的新时代。从去年开始,肺癌内科治疗的基石发生了变化,之前是化疗,几乎所有肺癌患者都需要化疗,免疫治疗药物上市后,部分患者不一定需要化疗了,这在全球范围内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。
从适用人群来说,免疫治疗更适合驱动基因阴性的肺癌患者,不管是腺癌、鳞癌还是小细胞肺癌,不管是免疫单药还是免疫联合化疗,都需要驱动基因阴性,也就是没有靶向药可以用的患者。而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,我们现在当然先用靶向治疗,而当靶向治疗失败后,我们有一点点证据,但是证据不太强烈,部分的病人仍然有可能从免疫治疗当中获益。比如EGFR突变的病人在靶向治疗都用完了,有一些研究显示免疫治疗有一定效果,但是我们仍然在研究这个问题,比如对EGFR突变的病人,免疫治疗到底该什么时候用,单用还是跟化疗连用,针对这些问题的临床试验都在做,我们还没有准确的答案。
非常让人惊讶的是,免疫治疗问世后,有一部分病人可以得到比较长期的控制。现在有一项临床研究也明确显示:在非常复杂的病人当中,用免疫疗法5年的生存率可以高达16%,而根据美国的试验原来只有4%。所以,有一部分病人得到长期生存,而且有很多的病人用了以后停药了,停药后仍然控制3到4年。对此,我们也在问自己一个问题,免疫治疗问世以后我们有没有可能让一部分转移的病人达到治愈?对于这个问题,我们也在做研究,免疫疗法停药了,但是免疫细胞有记忆性,它们仍然起着抗肿瘤的作用,这跟传统的化疗跟靶向治疗不太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