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x
幽门螺杆菌可谓是近些年健康科普界的“红人”,公众号、网页新闻等随处可见大篇幅论述“幽门螺杆菌与胃癌”关系的文章内容,使得不少人将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画上等号,愈发恐慌,恨不得一旦发现就想马上“彻底清除”。那么胃癌的“罪魁祸首”就是幽门螺杆菌么?还有哪些疾病与它有关?! d" ?' U/ a: h5 K! B) b
* K$ u) n1 ^0 o3 t$ ], n& C今天就带大家正确正确认识幽门螺杆菌。
( [3 f! Y0 f" g) P' h幽门螺杆菌(Helicobacter Pylori 英文简称Hp)是唯一能在胃内生存的细菌,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基本都与其有关,而人类也是其唯一自然宿主。5 P4 Y; A4 ~8 `' d9 P+ [, z) E' `
* t8 A, e6 \" g: o& m9 u
大多数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无明显症状,部分感染者会出现上腹痛、腹胀、返酸等症状。
& Q \. _; R: e6 m( y/ p3 C, s; p- s7 g+ F3 F" s3 A( R
- M7 u9 `4 n* V; D8 j8 `
$ b# j9 W$ M' E& M/ A# u) B( H5 e. m: P! {
幽门螺旋杆菌藏在感染着的唾液、便便、胃液里,主要通过口口传播、粪口传播及胃口传播。其中口口传播也是导致出现「一人感染、全家感染」的主要原因:9 {1 y" a/ I5 L# ~
9 g, Z0 z2 z+ q7 {6 L6 E经常在外面就餐的人,不能保证环境卫生和一起吃饭的人的健康情况,所以被感染的也会比较大。; N& `- A* t' O$ B" H) Y/ P
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概率约50%,每两人中就有一人感染,这概率也是让人怕怕的。
) j/ U# |, t$ `. g8 C
+ q% x6 f) M. A; u其实不用那么紧张,因为Hp可能在你的身体里存在很久了。从世界流行病学来看,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胃癌是有一定相关性的,但最终患胃癌人数只占感染人群的1%左右,而且这1%还多见于溃疡病患者,多数感染者无临床症状及并发症。
9 h' N- `- s1 [: e7 \# b胃癌的发生除了有Hp在作祟,还有免疫力弱、遗传因素、长期精神压抑、喜欢吃腌制食品、抽烟嗜酒等,与Hp协同作案,最终招来胃癌。简单来说幽门螺杆菌其实应该是胃癌的帮凶,而不是元凶。
4 W6 j: U$ o6 `) `; a: L$ N" p拿咱们办公室群体举例,经常点外卖、不规律的三餐饮食、常年久坐不动,这些其实都是胃癌的风险因素。, o b1 Z5 j9 @" |' y
9 W: Z- q! |5 Z: l+ l6 g/ D
就目前已经发表的研究而言,Hp相关性疾病被发现得越来越多,国内专家共识倾向于“根除Hp”。! D0 I# x, x6 o! ?7 y
那么一经发现就一定要根除么?
5 [6 _( j5 W1 |2 l8 [
$ Z+ l! y$ c+ c. A. i+ x目前有观点认为,所谓Hp感染,其实就是胃肠道菌群紊乱的一个特例,提示的是人体内环境的紊乱,本质上应该调整机体内环境的平衡,而不是盯住一个Hp穷追猛打,更不应该为根除Hp而造成体内益生菌群体的生态失衡。
, Y/ T# w# O2 R, {) `对有些人群而言,根除了Hp,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高了,有些人甚至更容易过敏了。
: A3 G1 ~: ^) E其次,目前经典的根除Hp的方案往往需要多种抗生素的协同,根除才会有较好的效果,而滥用抗生素或不规律使用抗生素会很容易产生耐药菌,导致多次根除Hp不成功。
# C" i# c( Y$ s, U8 x
2 _& g8 Q- |7 q根据我国“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 共识报告”内容,以下群体推荐根除Hp:- u3 ]7 r# _: S& s2 _- N3 P! q0 Y
+ @) ?, B! j- `+ d/ @ T. q注:寻求治疗方案请听从医生指导建议 7 N3 S0 ~0 p6 a% `. Z
' D, q$ j6 K- x" C
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。医生提醒,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还要做好这些事:+ h; ~2 U% b1 j5 N
; ~/ ^% ]" A& j
以上这些提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就靠大家坚持了。对于一些特定人群要加强筛查。有肿瘤家族史,特别是胃癌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,要增加健康体检的频率,加强对幽门螺杆菌的筛查防治。9 k* z& R9 ~6 |7 h
1 b9 z% i! C1 r8 L
请添加小助手微信拉您进入防癌早筛群yagw_help23: c3 {; Z5 F1 e" g7 @9 I4 h
|